首页 > 业内资讯 > 63.4%个人网上活动信息曾被泄露 专家:加快立法

63.4%个人网上活动信息曾被泄露 专家:加快立法

时间:2015-11-18 | 来源:信息安全D1net | 阅读:163

话题: 信息安全D1net

买房子才签下协议不久便有装修公司营销电话找上门,刚在一家证券公司开户就有各种贷款、担保公司找你推销金融业务,更让不少人心生恐惧的是,孩子在哪所学校、姓名生日都被培训机构掌握得一清二楚。在今年3月举行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著名信息技术专家、南京邮电大学校长杨震提出建议,呼吁尽快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让泄露或出卖信息者受到法律严惩。


63.4%个人网上活动信息曾被泄露 专家:加快立法


工信部网络安全管理局网上发布的《2015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显示,78.2%的网民个人身份信息被泄露过,63.4%的网民个人网上活动信息被泄露过。随着快递实名制11月1日正式施行,包括个人姓名、电话、住址和身份证号在内的全部信息直接暴露给了快递员,如果没有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律与之相配套,无疑将给本已十分严重的个人信息泄露问题带来巨大法律和安全风险。近日,来自国务院法制办、江苏省人大法制委、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北京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广西民族大学、英特尔公司的专家,齐聚南京邮电大学,就相关立法前瞻问题进行深入研讨。


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已达6.74亿,其中手机网民达5.94亿,均居世界第一位。随着移动网民数量首次超过PC机网民数量,我国已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但与此同时,个人信息安全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出现,比如电话号码、邮箱、住址、财产状况、医疗就诊信息、信用卡信息等,这些原本应受到法律严格保护、非经法定程序不能获取的个人信息,却被各种不当手段搜集、篡改和滥用。网络犯罪问题日益突出,无疑给建设真正意义上的网络强国造成了很大障碍。


“个人信息保护不仅是互联网发展的基石,也是个人权利免受骚扰,实现社会安全、有序、稳定的基础。”杨震介绍,云计算、大数据、信息消费等互联网行业发展的基本要素都依赖于海量信息的使用,个人信息的商业价值因此被发现和挖掘。但与之对应的是,由于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十分有限,大量侵犯个人信息安全的行为得不到追究,即便鲜有个案被刑事处罚,被侵害对象也很少能得到赔偿。此外,现行法律对个人信息的搜集、处理、利用和传递缺乏规范,使得个人信息滥用问题在“无法可依”的快车道上显得愈发严重。

信息安全助手V1.1 简体中文绿色免费版

TOP

软件

99
信息安全助手运营中
信息安全方面的免费工具软件
530.35 KB  10.28  赞(796)
安全无广告  需网络
推荐

最新好玩手游

更多

手游风云榜

更多

资讯阅读

更多


湘ICP备2022002427号-10 湘公网安备:43070202000427号
© 2013~2024 haote.com 好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