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程 > 渴望六小龄童上春晚的心理学剖析

渴望六小龄童上春晚的心理学剖析

时间:2016-02-01 | 来源:科普中国 | 阅读:172

话题: 2016猴年春晚 心理学

最近,关于六小龄童没有受邀参加春晚的消息以各种形式出现在微博、微信、电视、报纸上,支持六小龄童登上央视春晚的声音那叫不绝于耳:“上次王母办晚会没请大圣,后果你是知道的。”“就是猴哥在台上嗑瓜子吃桃子,我也能看到零点。”“猴年就得请猴王!”……

其实这篇文章被小编改了开头也算是一个小小的尝试,表明读者你将“注意”聚焦到了这一热门话题上,才能在万千文章中选择打开阅读(当然也有可能类似信息太多,“注意”会选择忽略掉这篇内容)。

人们每天都需要面对大量的信息,如何从中筛选出所需的信息并对其进行理解和记忆,就需要使用到“注意”这一认知功能。注意的方式和内容会影响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理解注意的工作机制,显然非常重要。

作为一枚SIAT粉,这时候应该发问了:什么是“注意”(attention)?

我们先用专业的方式来讨论“注意”: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注意是一种对局部刺激的意识水平上的集中、强化的认知过程。对于其他无关或者不重要的刺激,注意可以帮助我们将其过滤或者忽视,使其不占有我们容量有限的CPU——大脑。为此,我需要祈祷你不会将这篇文章直接过滤掉,以避免我成为下图中那只可怜的兔子君。

渴望六小龄童上春晚的心理学剖析

注意调节外界信息的输入

注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注意功能出现了异常,各种信息的涌入将会使大脑无法正常处理生活中所需要的信息。我们可以从临床中发现许多注意功能异常的例子,比如精神分裂症患者、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俗称“多动症”)患者、抑郁症患者、帕金森病患者等等。这些患者在完成某项事情的时候注意难以持久,容易因其他刺激而分心,因此给患者的生活、社交带来了很大的障碍。

那么注意是如何调节外界刺激的输入呢?已有许多研究从细胞水平上得到了一些答案。这些研究发现每个神经元在处理刺激时,会表现出特定的放电模式。如果该刺激(以视觉刺激为例)被选择性的注意到了(即视觉注意),那么该神经元的放电会较未被注意时增加。此外,视觉注意还能引起视觉皮层整体活动模式的改变,并且降低“噪声”,最终使得大脑神经活动更多地反映被注意的刺激。

心理记V1.4.0 安卓版

TOP

软件

55
心理记运营中
心理记:亿万用户首选的心理咨询、心理测试及解梦第一平台,吐槽神器,心理学最佳学习平台
15.52 MB  07.09  赞(793)
安全无广告  需网络
推荐

最新好玩手游

更多

手游风云榜

更多

资讯阅读

更多


湘ICP备2022002427号-10 湘公网安备:43070202000427号
© 2013~2024 haote.com 好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