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柳
宁波的清明节,有将杨柳枝插在屋檐瓦下和门户上的习俗。妇女还将柳枝插在鬃发上,小孩要戴柳枝编的帽子,寓“思青(亲)”之意,说是“清明不戴柳,红颜变白头”。
另外,柳条生命力很强,插土即活。过了清明节,人们还会把小孩子头上戴着的柳条插到小河边或门前屋外的地里去,寄托孩子健康成长的美好愿望。
祭祖
宁波人称扫墓为“上坟”、“加坟”。宁波老话讲:“正月灯,二月鹞,三月上坟船里看姣姣”,“姣姣”指平时难得出门的、乘船去上坟的大家闺秀。旧时清明宁波人上坟,由族长率领子孙先乘船去坟上扫墓,他们撑盖伞,打彩旗,抬着供果酒肴香烛,一路上敲锣打鼓。宁波《十二月歌》:“二月小孩放鹞子,三月上坟坐轿子”。清明祭祖,俗称“拜阿太”,因为后代子孙把已故长辈称为“太公”“太婆”或“太大公”“太大婆”。远在他乡的游子,清明节纷纷从上海、汉口、天津等地返乡祭祖,因返乡扫墓人数众多,甬沪海上客运线每年要增开清明航班。如1943年3月27日《宁波日报》新闻《清明节届“江亚”“江静”加开星期班》。
宗祠祭祖,宗祠祭祀一般都定在清明日下午三时在自家的祠堂里进行。先在全村敲锣,发动小孩去“拜太公”。宗祠祭祖由族长主持,族长为太公太婆敬酒后,子孙们叩拜祷告。族长宣读清明祭文:“时值三月,杜鹃花红,草木茂盛,四面春风。我祖葬此,上下西东,佳城福地,踞虎盘龙。音容虽杳,诚意可通,节届清明,跪拜祖宗。遵古祭祀,年年相同,伏惟我祖,降福无穷。”
祠堂祭祖照例要做清明羹饭。祭桌横放在堂前内太公牌位前,摆好祭品,菜肴炒煎焖炖均可,但求熟透,祭品一般共十六盘。
放风筝
放风筝是清明节人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古人相信若某人生病可将其病况写或画于扎制的风筝上,用线系着风筝在空中放飞,让它飞至高空就拉线剪断,疾病灾难便会随着风筝一起飞走。后来,风筝亦逐渐发展成广为流行的郊游娱乐活动。
湘ICP备2022002427号-10 湘公网安备:43070202000427号
© 2013~2024 haote.com 好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