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精选+加工—让数据精细化
“目前,我们需要的用户数据,平台还给不了。”阿里平台上的一个企业如是说。很多企业希望阿里巴巴能将用户属性的标签分得更细(不仅仅按男、女用户,还进一步按不同消费特点、收入细分)。小也化妆品创始人肖尚略认为,“平台数据的细分是基础,细分好,企业才能用好。”数据就像炒菜的食材,不同细致程度的食材炒出的菜,口味不一样,车品觉这么看。
如何让数据精细化?阿里巴巴根据各个商家的应用场景,将原始数据打上更细致、对商家更有参考价值的标签。以淘宝平台为例,一方面收集用户信息时,专注对商家更实用的内容,比如对于大学生用户,除了搜集他们的地址信息外,还通过其它渠道搜集其房租的租金,从而了解对方的消费水平,将这些数据提供给相应的商家。另一方面根据商家的应用情景,对数据材料做初加工。“比如,如果我们筛出一个人是否戴眼镜,戴多少度的数据,就对卖眼镜的商家起到了很大作用。”再如,如果一个人去母婴超市里面买东西,不一定能证明他有孩子,但如果这个人是女性、年纪又合适,这个人有孩子的可能性就很大。不断加入的其它证明信息,让这个消费者的数据变得越来越精细化。
在数据精细化思路下,2011年底,阿里巴巴的支付宝平台开发黄金策产品,车品觉带领团队处理了1亿多活跃的消费者数据后,拿出500个变量,试图用它们来描述消费者,最终让企业能够随时调用变量,获得用户信息,比如某一类包含使用信用卡数量和手机型号等具体信息的客户数目。
2013年,天猫开始研发适用于天猫商家的CRM系统,通过对会员标签化,让商户了解店铺会员在天猫平台的所有购物行为特点。
d)海纳百川,纳入更多外部数据
在阿里巴巴平台上,大多时候收集的是顾客的显性需求数据,如购买的商品和浏览等数据,但顾客在购买之前,就可能通过微博、论坛、导购网站等流露出隐性需求。仅仅做好自己的大数据是不够的,还要纳入更多外部数据。
湘ICP备2022002427号-10 湘公网安备:43070202000427号
© 2013~2024 haote.com 好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