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说,某个产品的设计目标是通过设计的引导,让更多的买家产生购买,想象一下,如果设计目标实现了,会有什么现象呢?可能会有更多的人有购买意愿,看了商品详情页,点击了购买按钮等等,最终也产生了购买,那么,衡量指标是哪个?设计只是改变了商品信息的呈现方式,并不能改变商品本身的质量或背后的服务,所以我们应该重点考察设计是否强化了引导,提升了购买意愿,是否激发了用户进一步了解的行为,主要是指浏览行为,最典型的就是到达了商品列表页或者商品详情页等,量化的结果就是看又进一步行为的用户的比例;
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看看如何利用数据来验证你的设计方案是否达成设计目标。曾经有一个找产地的功能模块,我们在设计前进行了调研,用户告诉我们他们需要找产地,而且比较习惯于用地图来找产地,我们欣喜若狂,照着这个方向做了个产地直达的楼层,我们坚信用户告诉我们的肯定是对的!但是这样的设计真的能达到帮助用户高效找产地的需求吗?来看下面的数据分析。
用户的目标不是要找产地吗?还告诉我们用地图找产地很符合他们的习惯呢?为什么上线后,用户却不怎么使用这个版块???我看到这个数据非常的意外,一时之间根本摸不着头脑,后来再去看了看这个板块的热力图,一下子恍然大悟。通过数据分析得出,地图纵然符合用户习惯,但是才这么狭小的地图上进行如此复杂的操作,其效率是非常底下的,因此将地图找产地的功能保留下来,只是不作为默认的方式,采用了按照热门的、区域的、附近的、可搜索的、地图的方式综合承载,最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如何利用数据做日常监控?
作为一个设计师,你的作品上线后,有多少人用?这些用户是谁?有什么特征?用户具体是怎么在使用你的产品的?你的设计是否还有优化的空间?如何才能为用户打造更好的使用体验?怎么才能知道这些数据好不好,有没有问题呢?主要是靠比较、靠经验,靠对这个产品长期跟进产生的直觉,只有在对这个产品非常熟悉的前提下,你才有可能对数据的变化给予比较靠谱的解读。
湘ICP备2022002427号-10 湘公网安备:43070202000427号
© 2013~2024 haote.com 好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