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内资讯 > 明明努力“好好说”,为何有沟没有通?

明明努力“好好说”,为何有沟没有通?

时间:2015-06-13 | 来源:果壳网 | 阅读:69

话题: 成人 父母 沟通


(文/ Psydetective )“那个同事好讨厌喔,每次他都这样”“唉呀,工作别想这么多,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是了”,这么一回,你以为要替对方排解工作上的困难,却反而让对方不想回话或甚至更加生气。或许你会好奇,我明明都有“好好地”跟对方沟通,但为什么还是有沟没有通呢?

日前有幸参加樊雪春老师来台大举办的一场演讲,主题是《亲爱的,我如何说得让你懂》。虽然老师把焦点放在爱情里的伴侣沟通,但是同样的沟通方式却适用到所有的关系中。演讲一开始,老师就开宗明义地说:许多时候,我们的沟通都没有所谓的对错。

在沟通的时候,我们都带着各自过去的经验;也因为这样,每个人的认知并不相同,常常会用自己的经验来解读对方所说的话,产生许多的误会。而因为每个人的认知都不同,也就没有绝对的对或错了。

一个常见的无效沟通的例子:

小孩回到家,妈妈就开始问他:“你今天在学校过得如何?”、“今天的作业多不多?”、“今天老师教得懂吗?”,但此时小孩可能完全不想理会妈妈,于是冷淡地回“还好啊”、“还可以”、“随便啦”…等等。妈妈感到很挫折,就开始抱怨起对孩子的不满,也许会说出许多伤人的话,甚至指责孩子。

妈妈释放的讯息都被小孩回绝,在不断受挫之后妈妈便发起了脾气。这种情形可以用挫折侵略假说(Frustration–Aggression Hypothesis)来说明──当一个人不断受到挫折时,他会变得比较具有侵略性。在一方释放的沟通讯息,不断被另一方打枪时,释放讯息的一方就很容易陷入一种不理性的、情绪化的状态。因此,让双方处在同一个沟通平台上就成了关键!

要创造对等的沟通平台,了解彼此处在什么样的自我状态,就变得非常重要。根据沟通分析学派的看法,每个人都有三种不同的自我状态──父母自我状态、成人自我状态、儿童自我状态。

推荐

最新好玩手游

更多

手游风云榜

更多

资讯阅读

更多


湘ICP备2022002427号-10 湘公网安备:43070202000427号
© 2013~2024 haote.com 好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