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早在上世纪80年代,台湾就已经涌现出诸如台积电等多家世界级的芯片代工厂,以及诸如联发科等世界级的芯片设计商。但这主要还是归功于台湾厂商们成功抓住了时代潮流:当时,全球芯片行业都在向设计与制造相分离的生产研发模式转变,而台湾厂商们很好的抓住了这一趋势。但是,成也萧何败萧何,台湾企业近年来在向存储芯片的拓展上却举步维艰。
“尽管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这段时间,台湾政府投入了近500亿美元来扶持这些台湾的存储芯片商,但奈何赶上的是存储芯片‘大萧条时代’,导致他们在竞相追逐市场份额的过程中仍是一亏再亏。”
——美国市场研究公司Sanford C. Bernstein分析师Mark Li
经济学人获得的数据显示,虽然在2001到2010年这十年间,全球存储芯片企业的利润额达到了80亿美元,但如果去掉三星和SK海力士的话,其他行业内的企业共计亏损了将近130亿美元。
尽管500亿美元这一数字已经不算小了,但分析师Mark Li还是认为:台湾企业的研发投入过少,而且在营业额上过于求成,这也是导致其无法进入行业内第一梯队的原因。
"近年来,全球半导体行业内的进一步成熟,加大了中国进入这一市场的难度。尤其是在近期行业内部大洗牌之后,存储芯片市场中的老牌企业已经确立了自己的主导地位。而芯片行业与软件行业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也开始变得更加复杂,这也使得我国企业更加难以插手。”
——浙江大学Douglas Fuller
中国芯片业必须要完成的三大转变
如果中国企业想要在芯片行业中取得主导地位,就必须完成三点观念上的转变:
从“成本文化”转向“创新文化”;
从“国内视角”转向“全球视角”;
从“闪电作战”转向“持久作战”。
ASM Pacific Technology(在香港上市的芯片行业的设备供应商)的总裁 Lee Wai Keong对我国芯片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发表了如上看法。而在问及“紫光集团能否通过收购的方式来获得技术领衔优势”时,他笑着答道:“半导体行业的研发没有捷径可循。”
湘ICP备2022002427号-10 湘公网安备:43070202000427号
© 2013~2024 haote.com 好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