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颗恒星诞生之时,大约是宇宙大爆炸后5000万至1亿年,那时大量的氢开始聚变为氦。但是这些最为巨大的恒星(质量大约是太阳的8倍以上)消耗速度非常快,大约只能存在几百万年。一旦氢燃料耗尽,恒星的氦核开始收缩。三个氦原子核开始聚变为一个碳原子核。整个宇宙中这类巨星的数量大约只有一万亿(10^12)(在首个一亿年中,宇宙中大约出现了10^22颗恒星)。此时,原本排位第三的锂开始被其它元素超过。
那么此后排在第三的元素是否会是碳?
因为这样的聚变存在于恒星内部洋葱一样的结构层内。氦变成碳,随后在更高的温度下,碳聚变成氧,氧聚变成硅和硫,硅最终变成铁。最终,铁无法继续聚变,恒星内爆,把自己变成超新星。
超新星把恒星内部的氢、氦、碳、氧、硅和所有通过非核聚变反应过程产生的重元素奉献给了宇宙。这些过程如慢中子俘获;氦原子核和其它较重元素的聚变(产生了氖、镁、氩、钙等等);以及快中子俘获(产生了铀等重元素)。
恒星不只有一代,今天的恒星并非由原初的氢氦构成,而是许多前辈恒星的后代。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若非如此,宇宙中就不会出现岩石行星,仅有的都会是由氢氦构成的气体巨人。
在几十亿年中,恒星经历了一代代的生死轮回,它们的成份也越来越复杂多样。现在,大质量恒星内核中发生的聚变不是简单的由氢变氦,而是出现了一种被称碳-氮-氧循环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恒星积累了越来越多的碳、氧和氮。
在这种聚变方式中,当氦聚变为碳时,极易因为获得一个额外的氦原子而变成氧(氧又会因为获得另一个氦原子而变成氖)。我们的太阳在到达红巨星阶段时也可能会发生类似的事情。
▲太阳(右上角最小的)、变成红巨星后的太阳(右上角太阳下方,与橙巨星大角类似)和红超巨星心宿二(最大的那个)的比较
因此在碳成为季军的半路上,杀出了个程咬金。当质量足够大的恒星开始碳聚变时,碳几乎会全部转变成氧。当恒星爆发时,氧的含量会比碳多得多。
恒星视频 2025最新版本 5.2.0 19.38 MB
下载
湘ICP备2022002427号-10 湘公网安备:43070202000427号
© 2013~2024 haote.com 好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