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内资讯 > 社交?岂止于社交!——社交网络的底层逻辑

社交?岂止于社交!——社交网络的底层逻辑

时间:2015-12-15 | 来源:产品100干货速递 | 阅读:163

话题: 产品100干货速递

社交?岂止于社交!——社交网络的底层逻辑


两年前的社交产品泛滥犹在眼前,场景之胜几乎到了言必谈社交的地步。时任阿里新CEO陆兆禧举全集团之力,力推新社交产品“来往”,动作之大震惊整个互联网。如今,陆兆禧早早退场,只留下一个硬汉的孤独背影。但是,阿里系关于社交的争夺战依然不遗余力,即使把支付宝社交化也在所不惜……


犹如百团大战之后诞生了诸如美团这样的巨头,主打异性社交的陌陌也在腾讯的虎口下突围,成功上市。如今,微博、微信取得的成功早已改变了中国整个SNS领域的格局。


我们看到,不管是传统的门户、还是巨头阿里,面对“人的争夺”的时候都露出一副何其狰狞的面孔。关于社交对于整个互联网的意义,及其在分发流量、实现入口闭环,打造生态平台的意义,之后会详细探讨。在这里,本文只从社交的底层逻辑出发,对社交产品、社交网络的发展做一个全面的解析。


如果我们从电子邮件开始历数社交产品,罗列说明所有的产品功能,一定会变得枯燥乏味,更加不能深入到社交网络的底层来观察其中的逻辑。幸好,徐志斌《社交网络》一书对社交网络的理解帮我梳理出了完整的体系和写作思路。所以,本文将按照“信息+关系链+互动”的社交模型来展开。


一、 信息


(一) 信息呈现样式


作为社交的内容,信息是完成社交动作、达到社交目的的载体。随着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对信息的处理已经基本成熟。按照具体的展现样式,我们把信息分为几个大类,结合典型的产品应用场景,再进行细分、罗列,这样就可以更直观、完整地了解:


社交?岂止于社交!——社交网络的底层逻辑


(二) 社交产品的信息样式演化


在谈信息样式的时候,很容易把角度延展到互联网信息的呈现样式上。针对社交产品而言,所有的信息呈现都需要围绕到关系链和互动来进行。纵观整个社交产品的历史,技术主导了前期的发展,而后期则完全由网络社会即关系链的不断成熟来推动。


最初,网络技术只支持文字的传输。在这一阶段,首先诞生了邮件、BBS、博客、IM工具等纯文字传输的社交产品,所有的社交活动全部由文字来充当媒介。单位携带信息量小的缺点明显不能满足我们的社交需求,这一时期甚至一度流行火星文等文字的变体来补足信息量不足的缺点。

推荐

最新好玩手游

更多

手游风云榜

更多

资讯阅读

更多


湘ICP备2022002427号-10 湘公网安备:43070202000427号
© 2013~2024 haote.com 好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