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至2015年
最小化设计的理念开始全面的开花结果,甚至包括电商、在线媒体和互联网教育等等类型的产品都开始加入到这一行列。在最小化理念的推动下,扁平化风、响应式等设计开发概念都开始成为一种新的业界标准,进入到各类在线领域当中。
关于可用性的争论:极简风格对用户是否有利?
最小化设计的理念将对产品的信息架构决策产生重大的影响,进而决定着最终界面的可用性与易用性。毫无疑问,近些年来关于最小化设计风格的可用性问题已经成为业界当中最具争议的话题之一。
支持者们认为最小化的设计思路可以有效的降低界面当中的信息负载,并且能为用户带来正面情绪的体验 – 人们对于外观优雅的界面总是会产生积极的响应。正如Don Norman指出,在使用这样的界面时,人们对于可用性问题的容忍度往往更高,只要那些问题不是非常的严重。
我们(Nielsen Norman Group)自从1998年开始就一直反对复杂而无意义的“最大化设计”,说到这里你一定会认为我们是最小化设计的坚定簇拥者 – 但实际情况也并非如此。
当设计师们有意的、刻板的遵循着他们所理解的最小化设计思维时,最终往往会导致严重的可发现性和可用性问题。实际上,极端的最小化理念可以作为某种设计练习,但不宜片面的运用到实际产品当中。要有节制的尝试最小化设计原则,通过适度的简化来降低界面复杂度和使用的摩擦力,不要忘记界面设计的最终目标:帮助用户更好的完成任务。
一些建议
在实际工作中,首先要认真的思考最小化设计风格是否真的适用于你的产品和品牌,是否有可能造成严重的负面损害。如果确实适用,考虑以下几点原则:
恰当的理解和贯彻“少即是多”的原则,不要为了添加元素而添加元素,这个规则无论对于功能设计、界面设计还是内容策划都适用。
移除界面中那些对于重要信息的呈现没有任何实际支持作用的装饰性元素(记得“内容元素比例”)。
移除功能、简化元素只是手段,核心目标是解决用户的需求,通过形式上的手段真正的聚焦信息,简化流程。
湘ICP备2022002427号-10 湘公网安备:43070202000427号
© 2013~2024 haote.com 好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