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十年中,人们对3D打印的狂热增加了不少——但是,这种狂热的程度却超出了这个技术领域的创新和发展程度。就是说,3D技术应有的发展程度跟不上期望值。那要如何取得突破呢?日前,科技媒体TechCrunch刊文,对此作出了分析。
作为一个3D打印技术的研究员,我曾尝试过使用各种主流技术以及实验性的方法来建造3D打印机。我从中所获知的是,大部分这些技术通常都是由一些常见的材料、软件工程问题和机械系统所构成——几十年来工程师都这么做。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3D打印尚未能成为更可取的生产制造方式?为什么这项技术的失败率还是如此的高,而且再生性也如此的困难?很明显,这不是因为材料特殊或控制太先进复杂而造成的困境。而真正制约3D打印技术创新的是我们看待这些技术的方式:只把它看作单一的部件制造,而缺乏系统性。
能否包括各种生产要素?
我们不妨转换一下看待3D打印的视觉,将其看成是一个由各个部分组成的体系。这样,我们对其功能的认识就会发生变化。通常来说,我们会将一个生产体系划分为以下几个要素:
设计:指的是用户在使用其功能设计后将能实现些什么。
硬件:真正能实现物理作品的部分。
材料:包括树脂、金属、陶瓷、塑料或天然材料等,通过3D打印技术,这些材料最终将变成实在的功能产品。
软件:负责将设计数据转化成制造数据,包括安装在机器上的软件和向机器传送数据的软件。
通常来说,这个体系中最容易被忽略的是要素是每个领域直接碎片式的连接路径——为制造某个部件而制造,缺乏整体效率。陈旧的思维方式制约了我们真正实现3D打印潜力的进程。如果我们能够摈弃传统的思维方式,或许就可以真正将3D打印技术用到实处。
我们如今的打印设计还是围绕着老旧的技术。到了今天,所有被打印出来的事物都只是为了贡献另一种物体的制造过程而设计,比如为了制模。3D技术目前能实现的只是帮忙人们越过制模这个阶段,直接进入制造环节。但其实关于发展新的设计工具来改善工程制造,前人已做了很多努力和尝试,而始于立体制造的发展使得3D打印技术直到如今依旧像是老式生产的替补。
湘ICP备2022002427号-10 湘公网安备:43070202000427号
© 2013~2024 haote.com 好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