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内资讯 > 无人驾驶纷纷上路,普及还有多远?

无人驾驶纷纷上路,普及还有多远?

时间:2015-10-20 |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 阅读:139

话题: 智能汽车 无人驾驶

越来越多的国内车企将精力和资金投入到自动化驾驶技术层面。“智能化汽车可以降低安全事故、交通拥堵以及油耗,让我们更加持续地发展。”长安汽车工程研究总院常务副院长谭本宏认为。据其介绍,目前长安已经完成了1级的智能驾驶技术应用,如全速ACC(自适应巡航)、紧急刹车,以及车道保持等。到2017年,长安将实现结构化道路的全自动驾驶(在外界有条件干预的情况下实现全自动驾驶),而在V2X(车与外界的信息)通讯方面,长安已经在今年7月按照美国密歇根MAT的试验场规范进行试验。据了解,未来长安专注智能化的团队将会达到1000人的规模,累计投入50亿元人民币,并在2030年推出智能驾驶汽车。

上汽也在积极推动智能驾驶汽车的研发。早在今年的上海车展,上汽集团MG品牌带来了首款智能驾驶汽车iGS,该车在时速60~120公里时,能够实现自动巡航、自动跟车、车道保持、换道行驶、自主超车等智能行车功能。奇瑞汽车董事长兼总经理尹同跃也表示,奇瑞的无人驾驶汽车也将在2030年上市。

从整体上看,国内车企的无人驾驶技术商业化进程较跨国企业普遍推迟了10年,这是为何?技术方面的原因只是其中之一,更为主要的原因在于政策、法律以及基础设施建设配套方面的问题。

谭本宏表示,“目前在国内还没有很好的智能化测试示范运营区,但是在瑞典、在美国密歇根、日本都有相应的自动化测试或者驾驶汽车的测试场地”。另外,在他看来,智能化汽车的发展还面临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法规标准的顶层设计能否跟技术发展同步,或者是进行互动?第二是道路交通的建设以及智能化汽车的统筹,在智能驾驶的状态下,汽车可能需要道路来给我们提供很多信息,但是目前的道路和汽车又没有进行很好的打通。第三是互联网与整车的关系,如何从最初的竞争关系演进为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共同为消费者提供价值。

在他看来,在中国适应性道路的验证复杂程度对于智能化汽车来讲应该更高,举个例子,如果在德国我们的智能化汽车控制的ECU是四核,那么在中国可能需要十六核。

推荐

最新好玩手游

更多

手游风云榜

更多

资讯阅读

更多


湘ICP备2022002427号-10 湘公网安备:43070202000427号
© 2013~2024 haote.com 好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