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程 > 盘点《碟中碟5》背后的那些生物识别技术

盘点《碟中碟5》背后的那些生物识别技术

时间:2015-09-14 | 来源:雷锋网 | 阅读:103

话题: 生物识别技术 碟中谍

从稳定性评估,虹膜优势明显。

视网膜VS虹膜:用户体验

视网膜和虹膜,都是非接触采集,都要比指纹、掌纹、指静脉等接触式采集方式更友好、更卫生,但两者在用户体验上,依然存在差异。

视网膜图像要在半英寸(1.27cm)的近距离内采集,而且只能采用单摄像头,即一次采集一只眼睛。影片“碟5”对视网膜采集过程的描绘几乎是完全准确的:摘掉用户的眼镜,将采集设备对准某一只眼睛,接近到几乎贴在眼睛上,保持静止2~3秒,才可以完成视网膜扫描过程。

盘点《碟中碟5》背后的那些生物识别技术

国际知名的NGO组织电子前沿基金会(EFF,Electronic Frontier Foundation)在一份调查报告中给予视网膜识别负面的用户体验评价:

一些用户反馈在视网膜扫描过程中感到不舒适,它无疑是一种“更具侵犯性”的生物识别技术。

虹膜图像在30厘米的距离范围内采集,而且在采集过程中用户无需摘下眼镜,只需要以自然的方式注视一面长条形镜子中的眼睛镜像,即可同时完成双眼虹膜图像的采集。

相较于视网膜图像半英寸(1.27cm)的采集距离,虹膜识图像在30cm距离被采集显然更方便、更舒适,双眼虹膜同时被采集,也意味着更高的采集效率、更高的识别精度。近年来,远距离虹膜识别成为新兴的研究热点,有望在1~3米甚至更远的距离完成虹膜图像采集,目前已有原型机推出,但由于成本高昂并未被大规模使用。国际知名的NGO组织电子前沿基金会在同一份调查报告中给予虹膜识别更积极的用户体验评价:

虹膜识别具有“易用性优势”,它仅仅要求用户在3~10英寸以外注视摄像头即可。

从用户体验评估,虹膜完胜。

视网膜VS虹膜:大片里的酷炫科技实现了吗?

今天,视网膜和虹膜这两项“黑科技”,都已经实现了产业化。

美国Iridian公司,由虹膜识别技术创始人John Daugman博士创立,是国际上最知名的虹膜识别算法供应商,为LG、松下的硬件产品提供虹膜算法授权,该公司后被收购,目前隶属于法国Safran集团。

万达电影V3.7.0 安卓版

TOP

软件

1
万达电影运营中
亚洲排名第一的院线
7.7 MB  11.03  赞(499)
安全无广告  需网络
推荐

最新好玩手游

更多

手游风云榜

更多

资讯阅读

更多


湘ICP备2022002427号-10 湘公网安备:43070202000427号
© 2013~2024 haote.com 好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