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内资讯 > “找骂营销学”何以屡试不爽?

“找骂营销学”何以屡试不爽?

时间:2015-06-27 | 来源:新京报 | 阅读:54

话题: 找骂 营销学

在“找骂式营销”的生存土壤中,有制度环境的诱因。如果突破底线的广告得到应有制裁,营销界人才定不敢费尽心机想办法不断突破底线。

“找骂营销学”何以屡试不爽?

曾经有部喜剧电影叫《求求你,表扬我》,那时候,表扬是奢侈品,人们求之不得;现在好像变了,正变成“求求你,骂骂我”——“找骂”的人越来越多了。某专车那组石破天惊的“打黑车”广告发出之后,不出意料被骂得很惨,连累那几个明星和微博意见领袖的名声也受到损伤。然而雨过天还未晴,有“高人”对着众人作清醒状:“骂爽了是吧,你骂爽了,人家赚翻了,你以为你把人家打趴下了,其实你们都是人家的棋子。”

有文章称:“据悉某专车此次事件获得超过500万单日下载量,相关策划人员每人奖励一辆20万以上的汽车五年使用权……”对这些数据的真实性,已有人提出质疑,但文章的核心意思很明白:“不要根据个人的好恶去评价商业模式。”我来翻译一下:找骂是一种商业模式,铺天盖地的骂声是成功的标志,骂声如潮好过没人搭理。“越骂越火”似乎已经成了网络时代成功的不二之道。

用这样的思路来理解某专车的“作死式”营销广告,确实别开生面。一切都在计划中,要的就是这效果。甚至那个低级笔误“怪蜀黎”都可以很好地解释,这是人家故意卖的破绽啊。

互联网上确实存在这样的传播规律,严谨认真的文章乏人传播,反而有明显漏洞的文章容易火,因为每个人都能在骂它嘲笑它的过程中获得优越感。这就导致一个畸形的现象,一些精明的作者为了让作品广为传播,故意犯一些低级错误,人为制造把柄。

当“找骂营销学”大行其道,正直的人们一定对这样的情境无所适从。正如作家杨葵所说,“身败名裂”这词儿可以从词典里删除了,当下社会没这事儿了。其实不删也可以,换个定义就行了——“身败名裂”新释:在互联网上意为一种低成本获得成功的技能,擅长此技能者可以通过有意暴露自己在道德、品位等方面的欠缺,成为公众集中谩骂的对象,最终获得巨大的利益。

微信营销大师增强版V32.1.0.30 绿色版

TOP

软件

12
微信营销大师增强版运营中
微信营销大师:多功能高效微信营销推广软件
4.47 MB  06.07  赞(631)
安全无广告  需网络
推荐

最新好玩手游

更多

手游风云榜

更多

资讯阅读

更多


湘ICP备2022002427号-10 湘公网安备:43070202000427号
© 2013~2024 haote.com 好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