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4年间,研究黑洞背后数学机制的物理学家们逐渐产生了一个奇特的想法,那就是黑洞可能拥有一个被称作“火墙”的区域,它将摧毁任何试图越过这一黑洞边界的物体。不过,最近一篇名为《裸黑洞火墙》(Naked Black Hole Firewalls)的文章则从根本上对这一奇特观点提出了质疑。
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物理学系教授佩吉是这篇最新文章的合作者之一,他表示:“在当今物理学领域,设想中的黑洞火墙是最为热门的研究话题之一,我们希望我们的这篇文章将能够为这一问题的解决做出一些贡献。”
相关研究人员还包括国立台湾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的陈匹欣,北欧理论物理研究所的王元庆,日本京都大学的佐々木節,以及国立台湾大学的夏东韩等。
关于黑洞的一般图景直接源自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该理论指出拥有质量的物体会造成周边时空的扭曲,当其质量足够大时,这种时空扭曲将达到极端程度,任何物质,甚至连光线都将无法从中逃脱。而由于没有光线能够逃离这样强大的引力场,我们便无法看到这类天体的存在,也因此我们将其形象地称作“黑洞”。
很快,黑洞便作为宇宙中最恐怖的终极吞噬者的形象渗入到了我们的社会潜意识当中。根据相关模型观点,一个不幸的太空旅行者一旦进入黑洞事件视界范围内便将万劫不复,他将在黑洞内部被彻底摧毁。
尽管这一理论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对黑洞进行描述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在上世纪1970年代,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提出一种崭新的观点,认为一部分粒子实际上可以借助粒子纠缠原理从黑洞内部逃离,这一理论现在更为人所知的名称是“霍金辐射”。自那以后,黑洞物理学的研究领域便开始涌现出一大批有趣的理论,要想对其进行完整描述,则需要牵涉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的数学方法。
而在过去的差不多40年间,天文学家们还一直在争论一个话题,那就是所谓的“黑洞信息悖论”,这是将量子力学相关原理引入黑洞物理学之后导致的一个直接后果。佩吉表示:“起先,大部分研究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科学家都认为这一由霍金最先提出的设想应该是合理的,简单来说就是,随着黑洞的形成和‘蒸发’消失,它所包含的信息也将随之丢失。
而现在,情况已经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大部分科学家——如果不是全部的话,也包括霍金本人,都相信这些信息是不会丢失的。然而,我们现在仍然不甚清楚这些信息如果没有丢失,那么它们是如何被保存下来的。”
湘ICP备2022002427号-10 湘公网安备:43070202000427号
© 2013~2024 haote.com 好特网